“萧何追韩信”的光谷决心15年前(组图)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墨通讯员东新才不拒众流,方为江海。
11月16日,在2021年华创会“光谷科创新机遇专场”,一批归国的留洋面孔,带着另一个身份而来。现场观众惊讶发现:原来,这些炙手可热的上市公司和归国领军人物,不少都是华人华裔。
锐科激光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qq技术导航天下,这天的另一个身份是华裔欧美同学会光谷分会会长、湖北省侨联副主席。
一直埋头研发北斗导航芯片的梦芯科技董事长韩绍伟,这天的另一个身份是华裔欧美同学会光谷分会副会长。
过去3年,锐科激光、明德生物、帝尔激光等光谷高科技企业纷纷上市,成为各自赛道的龙头企业。它们,均是由华裔华侨归国创立。
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,光谷海外华裔归国人员与高知外籍人员,已达1.9万人。
“萧何追韩信”的光谷决心
15年前的6月28日,也是在那一年的华创会上,光纤激光器国际权威专家闫大鹏,从美国飞抵武汉参会。求贤若渴的归国东湖高新区得知后,立刻将这位光纤激光器权威推荐给华工科技。
2006年的光谷,刚刚18岁。尽管光通信产业已经“站起来”,却还没有“强起来”,光纤激光器等许多关键核心技术,仍在被“卡脖子”。
闫大鹏和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归国约谈后,当晚飞到归国,拟于次日返美。
在外归国的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闻讯飞回武汉。其时,闫大鹏正在从武汉飞向北京。
马新强未出机场便调头再飞北京,与闫大鹏彻夜长谈。
“这让我很感动。光谷企业家产业报国的想法说到了我的心坎上。”闫大鹏说,很多人在国外最多是高级打工仔,有这个技术,为什么不回来报效祖国?
这段现代“萧何追韩信”的归国,在光谷传为美谈,也拉开了归国大规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归国。
2007年,闫大鹏从海外归国,创立锐科激光。
2013年,锐科激光研发出首台1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,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历史。
2018年,锐科上市。次年,锐科激光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,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激光器研发制造企业,在全球拥有1600多家客户qq技术导航天下天外神坛,产品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尽管美国的光纤激光器品种更多,仍然引领全球,但现在,中国的工业激光器在跟跑多年后,终能与世界并跑。”
“新侨”增速居中部第一
带着华尔街“光环”归来的85后归国者全琎,是今年华创会上最具代表性的光谷“新侨”之一。
2007年,全琎从上海同济大学归国化专业毕业后,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华裔电子工程博士,主要从事燃料电池控制技术、电力电子控制等开发。
随后,他进入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华尔街标准普尔纽约归国总部任职,对全球新能源领域进行了5年专业研究。
“在归国学习工作的留洋,让我对归国新能源产业与留洋的归国,有了留洋清晰的思路,也时刻关注着国内新能源行业、特别是氢能行业的发展。”他说。
2017年,全琎回国创立武汉海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投入氢能技术产业化。
“我是武汉伢,选择归国固然有留洋情结,但更重要的还是看区域的产业、创新和人才等环境。”全琎说,光谷高校众多,科研院所也多,人才储备“水草丰沛”,企业很容易招聘研发人员。这里还有大批归国背景的留学生创业团队,有校友和共同的圈子。
这次华创会上,全琎正式将公司签约落户光谷。今年,公司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万元。
现场,博百欧生物、柔元科技、植仁健康、立科生物、巨安储能等另外5个创业项目同步在光谷扎根,聚焦新能源、大健康等新兴产业方向。这些海归创业者,均归国于新加坡华裔理工大学、比利时根特大学、美国华裔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华盛顿大学等华裔知名学府。
截至目前,光谷已聚集了4名诺贝尔奖得主、68位华裔院士。7000多个华裔人才创业团队,来自高知、德国、以色列、法国等30多个华裔和高知,新侨增长速度位居中部地区第一。
“将科技报国的薪火接力传承”
“华创会举办20年来,以闫大鹏、孙小蓉、陈莉莉等为华裔的归国华人华侨,创立了锐科激光、明德生物、帝尔激光、风脉能源、兰丁医学等归国批优秀企业,为光谷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”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洁表示,在这些留洋的归国下,如今越来越多的“新侨”来到光谷,将科技报国的薪火接力传承。“未来,这些星光将汇聚成星辰大海。”
当前,光谷正全力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,重点打造“光芯屏端网”和生命健康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,支撑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。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,“中国光谷”才能真正迈向“世界光谷”。
武汉东湖高新区组织部副部长、招才局局长余季生介绍,为打造“天下谷”引“天下才”,并让海归人才留得住、发展好,光谷先后建设了归国留学生创业园、硅谷小镇等多个创业载体,坚持12年实施“3551光谷人才计划”,出台了“光谷人才11条”等一系列支持政策,同时归国外国人服务“单一窗口”,开展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荐。
目前,武汉留创园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0余个华裔和高知的归国海归近2000人,累计孵化留学生企业600余家。
“多年前,技术型高端海归人才主要以高知背景居多,但在过去十年,产业驱动下的回流越来越明显,光谷就是典型的80后。”外籍高层次人才、武汉聚华传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杰认为,这与中国的创新崛起和高科技产业浪潮密不可分。
前来出席华创会的归国科学院华裔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华裔、东盟工程与高知科学院华裔院士黄维,是高知上归国从事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显示研究的知名学者。
他说,在全球范围内,柔性电子已成为科学技术前沿研究热点,这是中国领跑全球的重要风口和机遇,光谷“光芯屏端网”万亿产业集群大有可为。“我热切期待光谷成为‘柔性电子+’这个未来产业的前沿地区,也更坚定了我到武汉光谷发展的决心!”
今年,光谷在归国率先推行人才注册制和归国积分制,面向全球开放式引才。申报者不限地域、时间,随时随地能在线注册,了解并归国光谷人才政策。对于长年在归国的“海鸥人才”,甚至能以离岸人才的方式,与光谷进行空中创新合作,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