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1512129232 发表于 2022-4-22 22:56:56

玩手游来反诈骗中心发布预警女性、学生、待业群体易受骗

暑假开始了。除了旅游和运动,很多学生选择上网、玩手机游戏消遣。重庆市反诈骗中心发布预警,提醒朋友注意以下四种电信网络诈骗方式。

“刷卡赚钱”的陷阱:

案件占比23.42%,女性、学生、失业群体易受骗

4日上午,某文工学院学生小陈在使用APP看小说时,从弹窗下载了某款软件,在网上看到大量校园兼职广告。软件。她点击了其中一个兼职广告,又下载了两个应用程序。APP上有人发任务刷单:某宝上某产品的截图,让小陈以该产品的价格转账给他,表示任务已完成。

根据对方的要求,小陈共向对方转账了四次,共计3349元。除了第一个拿到一两百块的回扣外,对方以小陈没有看清楚任务金额为由拒绝了回扣。萧晨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

http://tt.ccoox.cn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220422/1650639416181_0.jpg

防诈骗提醒:网刷100%都是诈骗。“定期兼职,诚邀缴费,结账,轻松上手”,“宅在家里,空闲时间,动动手指,日赚高”,这些都是骗子经常用来引诱的口号学生们。

“客户服务”陷阱:

案件占10.67%手游诈骗,女性是主要受骗群体

9日下午,小李同学在学校宿舍玩手机时,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。对方自称是某购物平台的工作人员。由于操作失误,小李的某宝账号被注册为他们的。会员用户。

http://tt.ccoox.cn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220422/1650639416181_1.jpg

对方以他要取消会员资格为由,让小李按照他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。手术过程中,小李分两次向对方转账共计10980元,后来才发现自己被骗了。

反欺诈提醒:

1.如遇客服退款、账号异常升级等情况,请务必认真核实对方身份。您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客服或官方在线客服确认。

2.电商平台客服不会加你好友的。请在电商平台进行所有操作。

http://tt.ccoox.cn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220422/1650639416181_2.jpg

3.一旦对方要求您操作转账、扫码、提供验证码或“借”等借贷产品,无视。

4.验证码和各种密码要妥善保管,不要点击对方发送的任何链接。

“网游”陷阱:

受害者更年轻,主要是学生

http://tt.ccoox.cn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220422/1650639416181_3.jpg

一周前,小张暑假在家打游戏。这时,突然有人表示要买他的账号,要价1000元,并提供一个网站让小张把他的账号放到网站上出售。

后来,小张在网站上看到账户里多出了1000元,但取现金时却被告知银行卡号错误,账户被冻结。小张让客服解冻,客服说需要转500元到指定账户才能激活解冻。转账成功后,客服说激活不成功,还需要3000元解冻,解冻成功后退费。小张又把钱转了过去。最终,小张以“解冻费”、“保证金”等各种理由手游诈骗,被对方一共骗取了2万元。

防骗提醒:放下暑期重学的同学加入“游戏大家庭”,不少玩家上当受骗。因此,请勿转发或点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游戏链接,也不要轻易填写个人信息;不相信网络游戏中的折扣和中奖信息;作为未成年玩家的家长,要明确告诫孩子不要沉迷游戏,告诉孩子骗子的案例,提醒孩子;家长应对手机支付进行加密,防止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手机。

“网贷”陷阱:

http://tt.ccoox.cn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220422/1650639416181_4.jpg

病例占比13.24%,18-35岁年龄段受害者人数最多

6日上午,小杨收到短息,提示他提供贷款服务,于是小杨点击上述网站,下载安装了XX贷款APP。

小杨想借两万块钱。他通过聊天软件咨询客服,处理贷款业务。但以“银行卡号填写错误”为由,贷款合同被“冻结”,需缴纳1万元解冻费。小杨转账1万元后,被告知对方忘记保存天外神坛,需要重新操作,需要支付7万元才能解冻。最后激活密码花了5万元……小杨一共转了6次,一共9.5万元。肖扬发现自己被骗后报了警。

反诈骗提醒:不审批、不按揭、低息、快贷是诱饵,利益费、押金、中介费是目的。

上游记者谭瑶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玩手游来反诈骗中心发布预警女性、学生、待业群体易受骗